理发店有 天价陷阱 全世界理发店都一样的吗「理发店天价消费归谁管」
理发被骗的小吴因其表情包走红(1818黄金眼视频截图)
【澳洲网韩申易11月19日编译报道】时常“网上冲浪”的中国小伙伴一定对网红“小吴”的表情包印象深刻。他在网上的迅速走红正是由于今年8月底火遍中国互联网的一则新闻……今年8月28日,在杭州打工的小吴前往一家名叫“尚进”的美容SPA店理发。在体验所谓的“免费项目”时,他被套路在消费清单上签字,消费接近4万元人民币,打完折之后是1万8千元。后来经过协商,小吴支付了2500元。
然而,小吴的案例并不是孤例。实际上,每隔上一段时间,就会再次曝出类似的新闻。近日,长沙毕业的研究生小汪在去合肥市的某美发店洗头时,被店员“忽悠”做了一个所谓的免费头皮检测,结账时发现竟消费了1.7万多元。
其实,非但天价理发屡禁不止,各种额外消费,多名目收费也是美容美发行业难以根除的问题。在澳洲,同样的事情也在发生……
澳洲专栏作家分享理发如何避免“踩雷”
在澳洲,经历过账单冲击的人还有很多。(图/澳广网)
澳洲广播公司(ABC)生活专栏作家埃德奎斯特(Grace Jennings-Edquist)近日就在澳广网上分享了她的理发经历:“‘总共是225澳元!’发型师一边冲我微笑,一边将刷卡机向我推过来。但这个数字比这家美发沙龙价目表上标注的要贵了60澳元,而我早已觉得标注的较低价格是个陷阱。当我小心翼翼地要求查看分项发票时,发型师向我解释道:‘你的头发太厚了,需要特别多的锡箔纸。’我听起来有点怀疑,但在我与其他女性朋友沟通后,我知道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在理发店经历过‘账单冲击’(Bill Shock)的人。”
埃德奎斯特随后征询了多个法律专家和发型师的建议,教导澳洲人如何能够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或许,常常在理发店“踩雷”的中国小伙伴们也可以借鉴一下下面的内容:
如果你在理发店被骗了,如何反击?
许多的澳洲美容院都会展示一份价格清单,上面会预先标注价格,这也是最好的参考方式。(图/澳广网)
澳洲美容美发协会(Australian Hairdressing Council)首席执行官、拥有35年美发沙龙开店经验的桑迪·钟(Sandy Chong)表示,许多的澳洲美容院都会展示一份价格清单,上面会预先标注价格,这也是最好的参考方式。她说:“我们会向所有的新顾客报价,如果常来的顾客要更换他们的常规服务,我们也会提供报价。”
但许多女性表示,她们总会在做完头发后才碰到预想不到的收费内容。住在墨尔本的妮娜·亚伯拉罕斯(Nina Abrahams)说:“去年,我在进行了与美发师的面对面咨询后,获得的报价是250澳元。但当我的发型真正做完时,账单却是495澳元。我在理发店待了大概5个小时。当他们告诉我这个价格时,我很震惊,也很尴尬,最终只好付了钱。”
像妮娜遇到的情况可能构成了误导和欺诈等违法行为,这是澳洲消费者法律(Australian Consumer Law,以下简称ACL)所明令禁止的不公正的商业行为。据了解,澳洲消费者法是一部全国性立法,可适用于澳洲所有行政管辖区的所有行业。这也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对机械师、兽医或其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价格感到疑惑时,这一法律同样适用于这些领域。
在决定行为是否具有误导性或欺骗性时,最重要的问题是行为制造出的整体印象是虚假的还是不准确的——这意味着理发店通常不能依靠小字或免责声明作为误导顾客的借口。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Consumer Action Law Centre)高级律师葛雷丽(Lisa Grealy)表示,无论企业是否有意误导你,都没有区别。“例如,如果一家美发沙龙无意间漏掉了一个标有旧价格的标识,而一个人在选择发型师时挑选了这个价格,那么这家理发店就可能存在误导行为。”
维州消费者事务(Consumer Affairs Victoria)组织的拉迪斯科(Ben Radisich)补充道,尽管美发沙龙在法律上并没有义务必须列出或展示其价格,但只要展示给顾客,这些价格一定是真实的,不具有误导性的。“如果理发店并没有提供价目表,顾客在接受服务前提前询问将是一个好主意,从而弄清楚等待你的是什么。”
如果你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收取了额外的服务费用,该怎么做?
在妮娜终于在家反应过来自己被收取了近两倍的费用后,她拨打了理发店的电话,告诉对方自己在听报价时被误导了。但对方告诉她,他们给她的头发添加了“额外的护理、润发水和护理灯”。这些名目并没有被包含在原本的报价内。
实际上,在ACL下,理发店不能要求未请求接收服务的人支付费用,这类服务也被称为“非请求服务”。同时,企业也不能为未经请求的商品或服务开具发票,除非他们合理地认为自己有权这么做。简单地说:你有权拒绝为你不同意的服务付费。
提前要求报价:
由于忘记提前检查价格,且理发店也没有进行误导,那么最终收到天价理发账单的你可就没那么幸运了。真实的案例就发生在名叫安娜贝尔·马希(Annabel Mahe)的女子身上。她说:“我上次做头发是时候花了100多澳元,做了一个‘柔顺护理’。”发型师告诉她,她需要做一个护理,但他们没有说出价格,马希也没有想起来问。她认为,本质上就是涂上护发素而已,并不会有什么3倍价格的事情发生。
不幸地是,ACL并不能为马希的遭遇维权。葛雷丽指出,依据法律,高收费通常不会构成不合理行为。“法律假定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使价格保持在低位,但有时企业确实要价过高,消费者可以通过事先询问价格来保护自己。”桑迪·钟也表示,一些顾客可能会被服务的价格吓到,但他们其实是不了解这些服务涉及的复杂程度。
当理发店弄坏你的头发时,谁来付钱?
来自悉尼的吉尔克里斯特的头发曾被过度染色,且被多收费用。(图/澳广网)
悉尼的吉尔克里斯特(Tegan Gilchrist)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的染发师明显地使染发剂在她头发上停留的时间过长,导致染发过度。她被额外收取了20澳元,以支付多余部分用来修复头发颜色的调色剂。雪上加霜的是,“在已经耗费了3个小时的基础上,我又待了一个半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吉尔克里斯特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消费者权益倡导组织CHOICE表示,“应有的护理和技能要求”意味着理发店必须使用可被接受的技能或技术知识水平,他们必须小心避免损失或损害。葛雷丽表示:“如果他们在提供服务时因为没有采取合理措施而犯了错,那么他们就需要自己来弥补错误。”
中国“天价理发”难制止
刚进社会没多久的小吴就被哄骗做了天价近4万元的体验项目。(新浪微博截图)
近年来,“天价理发”问题在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话题。据界面新闻评论员清扬君表示,其主要原因,是美容美发行业门槛低,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加上基础教育培训不足,监管部门关注不够,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没有得到有效引导和约束。尤其是在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无法标准化和量化,诱使个别商家利益熏心,觉得明码标高价不如临时加价赚钱。何况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情愿生闷气,吃亏买教训也不愿多事。即便有一些顾客投诉,也不一定掌握商家忽悠消费者的证据。即便有证据,全额退款或商家受罚的概率也很低,大不了退回部分现金。
就拿一开始提到的小吴来说,刚进社会没多久的他就被哄骗做了天价近4万元的体验项目,打完折也要1.8万元。因为小吴没有钱支付,无奈之下报了警,最终支付了2500元,对方才放小吴离开。不过对于小吴来说,这些钱也是天价了。
看了以上这么多来自澳洲和中国的奇葩“美容美发”经历,中国小伙伴们在接触这类日常服务时,也需要睁大眼睛,提高警惕。即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也能提高消费维权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和惩罚措施,将行业中的不良商家驱逐出去。
-
这是Tesla的Elon Musk现在只有0.25 BTC在2018中返回多少
2022-01-07 -
Sensex,Nifty看起来向上恢复3月;在今天的开贝尔之前了解5件事
2022-01-07 -
RIL O2C热身IPO?商业旋转铺设股权销售的方式,Ril股价可能会增加25%
2022-01-07 -
在NSE交易中再次停止?HDFC证券阻止现金交易; nse,bse说所有的操作工作
2022-01-07 -
大型外国基金流出不太可能,强势经济可以帮助中型盈利/采访
2022-01-07 -
不列颠尼亚行业评分:购买 - 利用itspeers扩大差距
2022-01-07 -
LAXMI有机IPO:通过BSE检查股票分配状态,链接intime;灰色市场溢价,列表
2022-01-07 -
政府可以使汽油变得更便宜;分析师讲述了多少消费税可以轻易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