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华侨创新教育产业园「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

时间:2023-07-18 10:48:05 来源:搜狐

9月15日,华侨试验区将迎来设立8周年的日子。8年来,这个国家级功能平台从一片滩涂起步,不断拓荒试验、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总部经济、特色金融、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四大核心产业,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华侨试验区从一片滩涂起步,不断拓荒试验、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南方杨立轩 拍摄

八载拓荒,厚积薄发。如今,随着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运营启用,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华侨试验区瞄准数字赛道,布局跨境业务,加快建设数字特区核心区。

打造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

“这10年,我见证了华侨试验区从无到有,发展真的很快。”任职于中交(汕头)东海岸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杨志勇,是华侨试验区直管区东海岸新城的建设者。2013年,他刚踏足东海岸新城时,所见之处不是泥泞工地,就是一片滩涂。

而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串通东海岸新城三大片区,昔日的城市边缘也发展成为投资热土。在杨志勇看来,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人才于一体的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已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东海岸新城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中交投资在汕头片区由原来的1个投资项目发展到目前8个项目、7家法人单位,涉及城市综合开发、综合管廊、交通建设、房地产开发、央地联合等多业务领域,总投资超480亿元,拉动了近268亿元建安产值,形成区域内多项目协同发展的规模效益和互补优势。

同样亲历华侨试验区发展变化,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席文感触更深。作为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最早进驻的创业者,刚开始那会周边没什么人,每天都要为去哪里吃饭发愁。而如今,这片创业沃土一日千里,人才大厦已成为华侨试验区一个重要的创业创新平台。

在这一环境下,席文的团队也从最初2个人,成长为一个10多人的创业公司,“这里有租金优惠、政策扶持,还有资源对接,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发展上。”

近年来,华侨试验区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以打造总部经济、跨境金融、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四大产业为主导,商务会展、旅游休闲、教育培训、供应链物流、医疗康体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4 5”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优化发展高端制造业,打造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2021年10月,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在华侨试验区设立。经过数月加快建设,该项目已交付使用,汕头快速通达全球的企业专用数据通信线路已打通。

华侨试验区瞄准数字赛道,布局跨境业务,加快建设数字特区核心区。 南方杨立轩 拍摄

对此,华侨试验区第一时间出台相关产业规划和管理办法,为数字经济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今年7月,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就委托中国信通院编制印发《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产业发展和政策创新规划》。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进驻,也印发了《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关于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重点对互联网数据服务型企业进行扶持。

“汕头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方面的加快推进,以及政府开放、超前的思维模式,让我们对在汕头开展业务非常有信心。”深圳中联睿新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华侨试验区设立分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裴斌表示,汕头在绿色能源板块的布局和建设,给中联睿新带来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

同样已落户华侨试验区的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副总裁郑义坦言,在落户过程中,感受到汕头良好的营商环境,“领导有思路、有魄力,政府部门办事高效。”

据了解,近年来华侨试验区不断完善政策供给,持续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一切围绕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的招商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聚焦行政审批、税务服务、融资对接、股权托管、产业基地等领域,打造“一站式”“管家式”服务平台。

“我们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项目对接、落地审批,到项目落地后的融资对接、股权托管等进行全过程跟进,做好全链条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高效的‘试验区速度’。”刘俊毅表示,站在8周年的新起点,华侨试验区将继续强化招商链式思维,积极打造招商2.0模式,用心用情用力把企业的事情办好,增强企业落地发展的信心。

【记者】杨立轩

【通讯员】陈妍彤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杨立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